偏瘫患者如何正确进行康复训练?一个关键、两个误区必需要注意!

0
回复
1898
查看
[复制链接]
来源: 2021-1-4 17:53:4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半是禁锢,一半是自由

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脑卒中发病人数多达150万人左右,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17/10万人。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异常是卒中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其中脑卒中引起的偏瘫率高达86.5%。

偏瘫患者主要表现为同侧上下肢体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一侧锥体束损害导致,引起一侧肢体随意运动功能不全或完全丧失,同时常伴有锥体外系损害。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使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痉挛、肌肉减退,甚至导致各种主动运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受到损伤。

对于偏瘫患者的康复,一方面需要修复受损的脑组织细胞,加快侧肢循环的形成和病理过程的恢复;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组作用。这两方面都离不开康复训练的支撑。


在这里我们首先来纠正两个误区


1
康复时机选择的误区


偏瘫患者于家属普遍认为在患者救治的整个过程中急性期的抢救与药物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患者后期的康复训练却意义不大。重视不足导致许多偏瘫患者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肢体功能造成永久残疾。

临床实践证明脑卒中偏瘫患者越早介入康复治疗,功能恢复及整体治疗效果越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虽然对于具体哪个时间介入没有统一标准,但是只要在不影响治疗和加重病情的前提下,康复训练开始时间越早效果普遍越好。有学者发现偏瘫患者从发病开始到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开始平稳,疾病不在出现恶化迹象的情况下,48 h后就可以针对性的安排康复训练。


2
康复训练很简单,自己就可以完成


一般患者及家庭对于康复训练的认识不足,认为康复训练就是一般的活动锻炼,在没有经过科学指导下盲目开展康复训练,导致预防和治疗误用。在偏瘫患者自行开展锻炼时,往往会加强代偿侧的锻炼,而忽略病肢的训练,导致肢体恢复误入歧途,长此以往,难以纠正。

偏瘫患者应该去正规的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即使在后期康复训练中需要自行在家中康复也需要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关键时期




偏瘫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康复的关键期。丹麦学者研究报道:95%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时间是发病后11周内,最佳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时期是12.5周内。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在前3个月比较显著,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仍能起到很好效果。


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1
良肢位摆放


研究表明,早期应用良肢位摆放优于病情稳定后再进行良肢位摆放,尽早实施良肢位摆放可以有效预防肌肉痉挛、足内翻和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更好的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应该贯穿在偏瘫后的各个时期,要注意每隔2小时转换1次体位。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避免半卧位、少采用仰卧位,这样既可以增加患肢的感觉刺激,减少痉挛,又可以避免不良体位带来的压疮等并发症。


2
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有效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发生,促进全身功能恢复。

关节活动度训练应该遵循被动辅助主动的过渡模式进行。训练时要以患侧为主,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也要兼顾健侧肢体,活动的关节不仅是肢体关节,还有躯干的脊柱关节,活动的频率一般为每天2-3次。


3
步行能力训练


约有21%的脑卒中患者遗留步行功能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偏瘫步态。纠正偏瘫患者的错误运动模式,改善步行功能,是偏瘫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和功能全面康复。

减重步行训练,利用悬吊装置不同程度减少患者上身体重对下肢的负荷,并配合电动跑步机带动患者下肢进行重复而有节律的步行活动。主要针对下肢力量不足以支撑全部体重的患者进行步行训练。

随着科技的发展,下肢康复机器人技术的不断革新不仅可以弥补悬吊装置的弊端,还可以实时检测患者与机器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患者主动能力的改变提供相应的辅助,模拟正常的步行生理周期。在下肢康复机器人减重状态下进行步行训练能够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缓解痉挛,促进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4
肌力训练


对偏瘫患者进行肌力训练不仅不会加重患者的痉挛,反而会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对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让脑卒中患者进行高强度渐进式抗阻训练,提高患者患侧和健侧的下肢髋膝力量、提高运动功能。通过对患者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提高人体躯干与骨盆的控制能力,调节平衡、站立、行走等功能,从而维持姿势稳定与协调。通过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促进患者肌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足下垂,增强踝背屈及外翻能力。


5
心理康复


大多数偏瘫患者因内心承受不了疾病带来的各种不便,加上康复治疗的漫长过程极易造成患者情绪波动大、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心理障碍的患者一般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康复治疗,直接影响到康复效果。康复治疗师与患者家属应该细致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时给与宽慰与疏导,与患者进行无障碍沟通,从精神上鼓励和帮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脑卒中偏瘫患者是众多脑卒中患者中的幸运者,上帝给了他们第二次机会来重获健康,但是凤凰涅槃有多艰辛,这场重归生活的康复之路就有多艰难。


参考文献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6-407

曾将荣,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介入时机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6):185

杨冬花,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8,24(8):27-28

熊振宇,郑玉惠,叶柄照,郑国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康复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3):5-7


编辑:彭鱼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康复医学网(www.kfyx.cn)中国权威康复|养老|健身|养生|健康门户 微信公众号:cnkfyx,欢迎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