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春秋输液"的误区!!!
每逢春、秋季,大医院、小门诊以及各个输液室就会人满为患,医生护士们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些输液者中,有的是因感冒、气管炎来输液的,有的是因消化道疾病来输液的,还有很多是因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来预防性输液的。在老百姓甚至许多医生当中流行着一种观念,在春、秋两季输些针对自己慢性病的治疗药物,可以改善疾病目前的状况,预防疾病的急性发作。这种观念正确吗?下面我们以问答的形式请专家进行解答,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患者老赵(以下简称“患”):刘医生,这几年,我在春、秋两季都到医院来静脉输液,预防冠心病发作,您看这样做合适吗?
刘医生(以下简称“医”):恕我直言,您这样每年两个疗程的输液用药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患:可是,不少人都说,中老年人,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黏稠,春、秋季容易发生血栓,堵塞血管。定期输液能稀释血液,同时,输些抗凝活血药来清洗血管,能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这不是很有道理吗?
医:心脑血管病是全球性疾病,也是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下,形成粥样斑块的一类病变。粥样斑块可以在几十年的过程中缓慢进展,使动脉弹性减弱、变硬、变
脆,管腔逐渐变窄。在某些情况下,斑块还可能变得不稳定而发生破裂。在破裂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动脉内一旦生成较大的附壁或堵塞性血栓,则会引发急性血管事件,如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等。可
以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是隐匿的,后果是严重的,它是隐藏的祸根,就像埋藏在人体内的定时炸弹,一旦引爆就会危及生命。
预防血栓类疾病,保障血管畅通,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一年四季都应予以关注。我们的血管系统毕竟不像抽油烟机那样,每半年清洗一次就行了。致命血栓的形成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所以心脑血管病人为防止血液黏稠,应该天天适量补液。而饮水才是最好、最实用的补液方法。
患:那么每天应喝多少水,什么时候喝水最合适呢?
医:祖国医学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这是颇有道理的。一个中等体重的成年人,每天身体排出水的总量约为2500毫升。人体每天从食物中可获得约1300毫升的水,所以每天还要饮水约1200毫升。当然,每个人的身高、体重、活动强度等各有不同,环境的温度、湿度也随时变化,所以人们的饮水量也应随之相应增减。
吃饭应“饥而后食”,且吃到七分饱为最好。而饮水则应“未渴先饮”,即要主动饮水。当人感到口干舌燥时,机体已明显缺水了,那时再补水就已经晚了。最好在晨起洗漱完毕后立即饮水。因为在一夜睡眠中,肾脏一直在泌尿,晨起时人体血液最黏稠、血小板聚集性最高,此时胃肠恰处于排空状态,饮入的水吸收较快。适时适量饮水利于减低血液黏度,饮水后增加排尿,利于机体从肾脏排泄夜间蓄积的代谢废物。清晨饮水还能有效刺激胃肠蠕动,对中老年人防治便秘也有益处。每次以饮300至500毫升温开水为宜。饮水后不要马上进食,以免过分稀释胃肠液而影响消化功能。可进行适量体力活动半小时至一小时后,再吃早餐。
睡前也宜适量饮水。饮水量以次日的晨尿颜色不过于黄浓为度。白天应多次少量饮水,做到“细水长流”,以保障血液始终不会处于高黏状态。
患:看来补充水分确实不能靠定期输液这种突击方式。但输入抗凝活血药物总该是有好处的吧?
医:当病人发生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时,应及时就医,积极静脉输液,并使用抗血小板、抗凝甚至溶栓药,这样做利远大于弊,就像发生火灾时必须迅速灭火一样。但是,为预防心脑血管病而定期输液用药,则弊远大于利,是不可取的。大家可以想一想,有谁为了
预防火灾而每年请消防队、救火车到家里来两次呢?
患:这的确是件可笑的事!那么,心脑血管病患者为了防患于未然,究竟该怎样用药呢?
医:心脑血管病患者为预防急性发病,大多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其他还包括降压药、调血脂药、降糖药等,有些人尚需服华法令等抗凝药。对抗血栓是天天、时时要进行的工作,所以这些药应每天服用,这样才能保持稳定、足够的血药浓度。这也如防范水灾一样,最关键的是时时处处注意消除水灾隐患。另外,口服用药还有既有效又安全、方便、经济实惠的好处。
防治疾病的原则是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有些患者是不需要用药的,如血栓危险性小的患者。他们不应该长期使用抗血栓药。如果必须用药,则应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皮下、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原则。静脉注射毕竟是将药物直接输注到我们的循环血液中,这或多或少增加了某些风险,如将病原体、致热原、微颗粒等输注入血,引发感染、输液反应等不良后果。
患:这么一比较,服药比打针、输液方便多了,花钱也少多了。
医:您说得很对。这也有一个医药经济学问题。合理用药就是要获取高的效益/价格比和效益/风险比。如果心脑血管病患者每年都进行两个疗程的输液用药,不但于事无补,于公于私都是极大的浪费。
患:您的提醒非常重要,预防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应该是坚持天天服药。那么,春、秋两季到底是不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呢?
医:心脑血管病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这类疾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季节的改变,特别是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的较大变化,确实容易促发心脑血管病,如早春乍暖还寒、深秋冬至的突然变凉。但是寒流入侵的隆冬或热浪席卷的酷暑,才是心脑血管病真正的高发时节。
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刘玄重-------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