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对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的治疗方法小览
中医讲“治病必求于本”,所以我认为审证求因是很重要的,半身不遂作为偏瘫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有效地驱邪、扶正,临床上加以必要的被动运动疗法、中药治疗等等,建立患者的自信心,多管齐下,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由于导致偏瘫的病因多且杂,症状多样,我对中风后遗症中“半身不遂”做简单康复训练介绍,如下:中风后遗症的按摩疗法——治疗半身不遂:
(1)凡是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肢软乏力、面色萎黄或无华气短乏力,或兼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声低气微、食少便溏、舌黯淡或有瘀点,苔薄,脉细涩或弱者属气虚血瘀证。治疗应补气养血、疏通经络。
按摩取穴以任脉和足太阴脾经穴位为主,辅以患肢京穴以疏通患肢气血。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用一指禅推气海(脐种下1.5寸)、关元(脐种下3寸)、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血海(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三阴交(胫骨后缘,内踝上3寸)等穴位各5分钟,患肢前侧7-8分钟,并揉按伏兔(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髂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肩井(当第七颈椎棘突与剑锋端连线的中点上)、曲池、合谷、环跳、委中、承山(当直伸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等穴位,逐节按揉督脉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穴位,重点是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及患肢上下肢背侧7-8分钟,用掌擦患侧肢体至皮肤潮红为度。通过以上手法按摩能养血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每日操作一次,半月为一个疗程。
(2)凡是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患侧肢体僵硬拘紧,兼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头痛,头晕,目赤耳鸣,口干口苦,性急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有力者属肝阳上亢证。
治疗以平肝潜阳,息风通络为主。按摩取穴以足厥阴肝经及患侧肢体穴位为主。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用一指禅推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用掌根直擦督脉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发施于背、腰、臀及患侧上下肢,按揉肩贞(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曲池、合谷、环跳、委中、承山、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行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等穴位各3-5分钟,被动活动肩、肘、腕、髋、膝、踝各关节,掌擦上下肢,以透热为度。最后用一指禅推面额,分抹面部,按揉百会(在头顶,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拿五经。通过以上手法按摩能平肝潜阳、镇肝息风、活血祛瘀、舒经通络。
(3)凡是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兼见舌强或失语,口斜眼歪,头沉不爽,疲倦嗜卧,纳呆脘闷,口角流涎,喉间痰鸣,舌淡红或紫黯,苔白滑腻,脉弦滑着数痰瘀阻络证。
治疗应除湿化痰,化瘀通络。按摩取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穴位为主。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以一指禅推中脘(脐种上4寸)、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腓骨前缘二横指)、天枢(脐种旁开2寸)、膻中等穴位3~5分钟,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该俯卧位,背部督脉和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摩擦至皮肤潮红,逐节按揉椎旁穴位,患侧上下肢,被动活动各关节,按揉肩贞、曲池、合谷、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等穴位各3~5分钟。掌擦患侧,以皮肤潮红为度。通过以上手法按摩能健脾和胃、理气化痰、熄风平肝、活血通络。
(4)凡是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患侧肢体僵硬拘挛变形,屈伸不利,或肢体颤动,肌肉萎缩,渐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健忘,心烦失眠,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舌红太少或无苔,脉弦细或细数者属肝肾阴亏证。
治疗应滋补肝肾、养阴通络。按摩取穴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阳膀胱经背腧穴及足少阴肾经穴为主。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用掌摩气海,关元穴,以透热为度。患侧上下肢瘫痪肌群,自远端向近端往返5~7次,同时按揉阳陵穴、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处下方3寸,句胫骨前缘一横指)、三阴交、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悬钟(外踝上三寸,腓骨前缘)、昆仑(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肩贞、百会、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下2寸)、合谷、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前部凹陷处)等穴个3~5分钟,以酸胀为度。然后患侧取俯卧位,以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推肝腧、肾腧(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等穴各5分钟,在直擦督脉自上而下,再斜擦两侧肝腧、肾腧,横擦命门、八穴(相当于双侧第一、二、三、四骶后孔处),均以透热为度。通过以上手法按摩能起到滋补肝肾、祛瘀通络、舒展筋骨的作用。
以上按摩手法可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而辩证使用,以起到舒筋活络、运行气血的功效,从而提高疗效。
另有多种传统康复治疗方法:针灸、艾灸、中药、洗浴(药浴、药酒等)、拔罐、放血、刮痧、食疗、贴敷、取嚏等等,如下:
洗浴疗法——
其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分为全身浴、局部浴;根据温度不同,可分为温水浴、热水浴、冷水浴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疗效。
如:治疗手足痉挛——伸筋草、红花、透骨草各30克,择净后,放入搪瓷脸盆中加清水2000毫升,浸泡5~10分钟,煮沸10分钟取出,放入浴盆中药液温度50~60为宜,浸泡患肢,先浸洗手部,再浸洗足部,浸洗时手指、足趾在汤液中进行自主伸屈活动,每次1~20分钟,药液温度下降后可再加热,每日三次。连续两个月,手足麻木者可加霜桑叶500克,煎汤熏洗全身或频洗患肢。根据病症的不同,根据医师指导选用合适的药物、洗浴方法,会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从而使其它的方法效果更加明显,而且我们可以利用汤药后的残渣浸洗,使药物得到充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