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猝死常为人们所耳闻目睹。有的人在半夜尖叫声中死去;有的人在看电视时突然离开人世;有的人在劳累后吃饭时撒手人寰;有的人在球赛场上一命呜呼;有的人在麻将桌上由于激动兴奋而突然倒地;有的人在激烈体育运动中不辞而别……这些猝死,多为心脏性猝死。
一、何谓猝死和心脏性猝死
猝死是指一个人在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下,没有任何特异性的不适和预兆,在短时间内(小于6~24小时)就意外地突然死亡了。引起猝死的原因比较多而复杂,但从统计上可以说绝大多数(约占猝死中的85%或3/4)是因心脏问题引起的。所以,因心脏病引起的猝死,皆称之为心脏性(心性)猝死。心性猝死的特点是来得快,死得快。一般来说,在发病后一小时内死亡者,属于心性猝死。其他原因引起的猝死(如脑中风、急性肺梗塞、药物过敏等),仅占猝死中的15%。
二、心脏性猝死是由哪些病所导致
首先,最常见的为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时多见。其次,是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先心病、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马凡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二尖瓣脱垂等。此外还有,如严重的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恶性心室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某些血管性疾病,如主动脉瘤、主动脉窦瘤、夹层动脉瘤的破裂、急性肺动脉栓塞、颈动脉窦过敏,以及血液电解质的紊乱,或强心药洋地黄制剂和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等应用失当中毒等,均可招致心性猝死。
三、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机制
所有上述导致心性猝死的病因中,如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栓塞或痉挛、狭窄就可使心肌缺血、缺氧;又如心肌的弥漫性病变或炎症,心脏的传导障碍和自律神经的紊乱,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脏先天性缺陷,药物的毒性,太动脉瘤的破裂等均可导致心电不稳定,心泵血功能丧失,心脏收缩停顿而出现猝死。心电图上的主要表现为心室颤动(此前多有室性心动过速),异常缓慢的心律失常,心脏的肌电分离,以及心室静止(心跳停顿)、心电图纸上仅有一条基线而无心电活动的P-QRS-T波。
四、心脏性猝死的表现和判定
前已述及,心性猝死是在死前无任何先兆而突然意外死亡。但有的病人在死前数分钟或1~2天内可有心前区胸部闷痛、心悸、气短、乏力等非特异性症象。一旦进入猝死,则立即意识不清,神志丧失,可现抽搐、心跳(脉搏)停止跳动,呼吸变浅变缓慢而停止。有的病人则在夜间睡眠中出现异常鼾声或惊叫而无先兆地死亡。心电图片上先可记录为心室颤动,继而心电停止而无心电图波出现。
五、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心性猝死也并非绝对不可预防。对其预防,首先应对易导致心性猝死的原发病进行治疗。老年人要防治常见的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要做到定期体检,平日饮食合理,适当活动,平衡心态,胸怀豁达,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劳逸适度,避免过度兴奋和激动,还要减肥防胖。在这些总的原则下,具体应抓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预防冠心病。对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者应重视进行治疗,使之控制在理想的达标正常值范围内:
2.对有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可疑人员,除应用抗心绞痛的药物(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外,宜争取作冠状动脉造影,视病变情况考虑安装冠脉支架或冠脉塔桥手术。
3.罹患急性病毒或细菌感染发热的心脏病人,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诱发心衰或并发心肌炎。
4.有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心跳过慢者,常头晕或有晕厥史者,应安装心脏起搏器。
5.有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LownⅢ级以上)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者,应进行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具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还可安装心脏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
6.对有心脏室壁瘤或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可安装膜性支架)者,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有预激征候群的病人,可作旁道射频消融术。二尖瓣脱垂者可考虑瓣膜置换术。有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者,可作介入性手术治疗或作左室流出道成形术。
7.近年来运动期间发生猝死的情况屡见不鲜,故对运动量特大的、竞争性过于激烈的、对心脏负荷超重的体育运动,如快跑、登山等大型体育活动,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年轻人也应事先做严格的体检,做心血管有关的实验与检查,以确保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