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牵引疗法
发展简史
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
一、脊柱机械性拉长:
Lawson1958年的实验:每次脊柱牵引后受试者站立高度可增加3.43mm,4周后可增加8 mm。
原因:脊柱椎体机械性分离;脊柱两侧肌肉的牵伸、放松;相应韧带和小关节囊的牵伸;椎间孔的增宽;脊柱生理曲度变直;脊柱小关节的滑动和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物的缩小等。
最主要的原因:椎体间的机械分离。
影响脊柱分离程度的因素:
脊柱的位置:屈曲角度越大,则椎体后部分离的程度愈大。
牵拉角度: 25°颈椎牵引可使正常生理曲度变直,35°时颈椎椎间隙后部增宽最大。
牵引重量:颈椎牵引为总体重的7%~10%;腰椎牵引>25%总体重。(注意牵引的重量与牵引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舒适的体位、和放松的肌肉。
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
二、关节突关节等椎体小关节的松动
表现在小关节面的滑动或转动、小关节面的分离、小关节面的靠近或压缩。
影响因素:脊柱屈曲、脊柱侧屈、脊柱旋转
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
三、脊柱肌肉的放松
影响因素:患者的体位:仰卧优于坐位放松肌肉
脊柱位置:
牵引时间:20~25分钟的牵引最宜放松
牵引重量:颈牵时肌肉放松所要的牵引重量低于机械分离所要的牵引重量的1.5~2.5kg;腰牵时并非一定要>25%体重的牵引重量才可有放松肌肉的作用。
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
四、缓解疼痛:增大椎体分离的作用
机制:1.改善局部血循,缓解N根压力,降低局部炎性刺激物的浓度
2.增大椎间孔内径,减少N根的损害即刺激和压迫.
3.调节关节突关节的张力.
4.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性疼痛.
神经生理方面的假说:
1.牵引刺激局部机械性感受器,在脊髓脑干水平阻止疼痛刺激的传递.
2.牵引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可降低肌肉紧张所产生的不适感
影响因素:
1.患者的体位:舒适且易于牵引
2.脊柱的位置:急性期利于放松或无痛的位置;
亚急性期或慢性期:使受累节段及相关软组织处于牵伸位.
3.牵引的力量和时间:急性期低强度、短时间的牵引以休息、制动;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根据病情逐渐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