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排除治脊疗法禁忌症:肿瘤、结核、嗜伊红细胞肉芽肿,有外伤史者,排除脊椎骨折、脱位。鉴别诊断: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痛风症等;
4-2 ,分析椎小关节错位的部位、类型、椎间盘突出情况: 4-2-1 ,在侧位片中,观察椎体后缘联线,有联线中断者,为滑脱式错位,中断后移多属退变性,中断前移多属外伤性,连续两个中断前移之间的椎体属仰位错位,连读两个中断后移之间椎体属倾位错位,仰位和倾位错位者,均是在伸、屈体位时的暴力性创伤所致。椎体滑脱症,仍按骨科诊断标准。而椎间关节“滑脱式错位”,是小于半脱位的椎间错动,有此类病情者,不能用颈轴、腰轴的标准为依据,因目前放射诊断尚无统一的椎关节错位标准,故必须结合临床作出诊断。滑脱式错位者,大多数伤及椎间盘,病情重的 ( 脊髓损害者 ) ,应作 CT 、 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 4-2-2 ,观察椎体后缘和关节突的排列状态,对出现的双边征、双突征作具体分析,投照体位造成的双边、双突征,是呈系列性,而病理性者,是上、下椎间出现不同形态或个别椎间有双突;若大部分为双突,其中一个为单突者,应采用触诊法鉴别错位的椎间关节,在双突与单突之间,究属哪个错位?亦可观察整体情况分析决定,或在斜位片观察椎间孔形态决定。 4-2-3 ,正位片观察的重点:棘突的位置,个别或系列的偏移,属旋转式错位或侧弯式错位,两侧椎旁联线出现个别侧摆者,棘突无偏移而椎体水平出现倾斜者,属侧摆式错位。其棘突同时偏歪者,属混合式错位 ( 侧摆并旋转 ) 。颈椎侧摆,病程较长的,其钩突多有骨质增生,注意分析其对椎动脉和神经根的影响,可在斜位片中观察。 4-2-4 ,张口位片是诊断头昏、头痛、脑部外伤后遗症、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除放射科的诊断标准外,正骨推拿前,应观察分析,明确是 C1 抑或是 C2 错位,是旋转抑或是侧摆式错位,结合颈椎侧位片观察。张口位示环齿间距左、右不等宽时,应观察枢椎形态,若 C2 齿突与棘突不在垂直线上,属枢椎旋转式错位导致此间距不等宽,若枢椎是正常的,属环椎侧摆错位,结合侧位片中的 C1 形态分析:旋转式错位,有三边征、四边征;仰位式错位,后弓向下移 (C1 后结节与枕骨间距离增宽 ) ;倾位式错位,后弓向上移 (C1 后结节与 C2 棘突间距离增宽 ) ;若仰位、倾位并有三边征者,属混合式错位,称为仰旋或倾旋;张口位和侧位片均同时有错位的亦属混合式错位。
4-3 ,观察脊椎退行性变的表现:目前国内、国际上对脊椎病的诊断标准,仍以脊柱的退行性病理变化为重要依据,作为脊椎病的诊断标准,对各段脊椎,除对其轴线、曲度有测量的标准线外,特别以椎间盘的退变性的程度和椎骨、关节部位的骨质增生的形态、程度,椎管内及椎周的韧带钙化 ( 骨化 ) ,椎管矢状径等,作为脊椎病的主要诊断依据。由于此类病理性变化难以逆转,使医患双方对治疗此类疾病的信心不足。
椎间盘变性,在 X 线侧位片观察到椎间隙由正常而变窄: 4-3-1 ,早期退变,椎间隙轻微变窄,椎体多无明显骨质增生; 4-3-2 ,中期退变,椎间隙有明显变窄,且椎体、椎小关节均有较明显骨质增生; 4-3-3 ,晚期退变,椎间隙显著变窄,椎体前、后缘多巳骨桥形成。研究证明,早期和中期属椎间失稳期,是发生椎小关节错位的内因,必须按上述方法观察椎间关系的病理性变化,在错位椎间,若有椎间盘突出、膨出,有骨质增生者,其椎管、椎间孔的代尝功能减低,故临床症状加重、复杂,老年患者,韧带钙化、肥厚,更易造成椎管狭窄,代尝更差。骨质疏松亦较常见,均应在决定治疗方案时作出决定。对晚期退变患者,骨桥形成的椎间,不是本次发病部位,多在其上或下方的椎间发病,应与症状定位诊断和触诊定位诊断结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定位诊断。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