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好消息: 受大风雨雪天气的影响, 近几日,全国放晴, 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效果看得见,吸得着。
但是,无论你吸或者不吸, 雾霾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曾经有个人问我: 你们北京人凭什么那么牛B ? 我默默的深吸了一口气,笑着看了看他。 他不服, 硬要学我, 也深吸了一口气。 …...享年26岁......卒
但是讲真,在此种天气下, 我们的一呼一吸, 好像都是在消耗生命, 如果在配合不正当的呼吸方式, 那后果,简直了......
在干货分享之前,我们先来问几个问题: 你知道呼吸吗? 你知道呼吸的重要性吗? 你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呼吸吗? 你知道通过呼吸也能止疼治病疗伤救人吗?
我们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大概为一分钟12次,
一小时720次,一天17280次, 一年630万7200次, 一生大概呼吸5亿多次。
但其实, 人类在胎儿成形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呼吸了, 精子和卵子相遇,结合成受精卵, 细胞一边转圈移动一边分裂, 在这时细胞已经开始通过细胞膜输入成长所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素了。 这就是人类最早的呼吸。
在胎儿期通过脐带获取氧气和营养, 再把废气和代谢物转托给母亲, 这也是呼吸。
就这样我们出生、成长, 直到迎接死亡的到来, 呼吸由平缓而停止。
我们通过呼吸来和这个世界交流交换, 也因为呼吸我们才得以生存生活, 呼吸就是我们活着的标志。
1.完整的呼吸隐藏在细胞里;
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肺将其从毛细血管送到心脏,到此便是“肺呼吸”;从心脏通过动脉将氧气运送到脑、内脏、手脚等身体各处、在其末端血管慢慢变细,氧气突然进入到细胞的空隙,进而进入到细胞内,这便是“细胞呼吸”;每个细胞都在呼吸,进入细胞内的氧气与被肠胃吸收的营养一起成为产生能量的原料,并帮助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作为副产品的二氧化碳会从毛细血管重新回到肺中,从血管排出,最后通过呼气的方式排出体外。这一系列的流程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呼吸。
2.深呼吸从来就不是那么简单;
几乎所有的现代人只能做到缺氧的浅呼吸。即使偶尔所做的“深呼吸”,也还是在“浅呼吸”的层面。真正的深呼吸应该能将氧气传到身体的各个角落,传到每一根脚趾和指尖的呼吸。
3.你的身体其实一直渴求“呼吸”。
以“打哈欠”为例,是想张大嘴尽可能多的吸入氧气。这是在大脑已经疲惫,但想要休息而又不能休息的情况下,身体无意识做出的反应。
“叹气”也是一回事。在烦恼、疲倦的时候,身体前屈,呼吸变浅,身体也处于供氧不足的状态,才会“叹气”。
同理,跑步后气喘吁吁,发烧时呼吸急促,都是身体需要更多氧气的表现。
所以,在身体已经出现“缺氧”的情况下, 掌握正确的呼吸训练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也是清醒大脑、舒畅身体、改善身体的捷径。
1.站立位训练
具有安定心神,充沛精力; 调节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放松精神,缓解疲劳等效果。
挺直身体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双手置于下腹部丹田处, 注意不要过度低头,保持面朝前方, 想象氧气即将聚集到这里。
不要吸气,将下腹部鼓起, 反复进行浅呼吸。 此过程中保持下腹部膨隆状态,不要上下移动。
在呼吸变困难后再深吸一口气, 慢慢呼出,结束。
2.坐位训练
因为意识集中在第八胸椎周围, 所以可以改善交感神经系统、内脏系统和淋巴系统相关的症状。 对心悸、气喘和哮喘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症状也有明显的效果。
坐位,闭上眼睛集中精神, 不靠椅子靠背,双腿并拢, 集中意识在第八胸椎附近, 微微抬头, 吸气的同时慢慢抬肩, 保持放松的状态,不要紧张。
呼气时,胸部尽量扩张, 双肩环绕向后缓慢落下。 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第八胸椎。 重复此过程。
这些简单呼吸法做好之后, 可以自行检查效果, 一般来说,三五分钟内,可以感到手掌温度上升, 十分钟左右,血压也会接近理想数值, 高压者血压会略微降低,低压者会有略微上升。
以下是脊近完美康复师呼吸训练改善颈椎活动受限的案例记录。
方法:与之前的方法有别,
①坐位颈部前屈30度左右,双腿并拢;
②吸气时将气息从颈根部(C7)向后头部(C1)输送,慢慢吸气;
③吸气过程中将头部缓慢后仰,感受氧气从颈根部向后头部通过,
④再将其从后头部输送回颈根部,慢慢呼气。保持头部不动;
⑤仰头过程中,感到活动困难时,停止后仰,重复吸气呼气;
⑥再次吸气时,将头部继续慢慢后仰,呼气,重复5~8次。
⑦注意肩部不要前伸,腰部不要过度弓起。
完成此过程后,可以看到患者颈部活动度明显改善,颈项僵直也可缓解。
还等什么呢?
无论坐着还是站着, 呼吸都能训练, 简单而神奇。

转发点赞留言评论, 您的支持是我们原创的动力!┏(^0^)┛
颈肩部精细解剖与徒手治疗课程咨询,请点击康复治疗师认证课程G101,1月7~9日,颈肩系统评估与精准康复高级班 下肢部精细解剖与徒手治疗课程咨询,请点击康复治疗师认证课程G105,2月24~26日,膝踝损伤系统评估与精准康复高级班 
咨询课程,扫码更方便 
|
脊近完美课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