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何谓平衡功能?
通俗地说,平衡功能就是指人体在日常活动中维持自身稳定性的能力。人体在坐、站以及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运动中,均需要保持良好姿势控制和稳定性。正常情况下,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基底时,即会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基底内,这种能力就称为平衡功能。
二、哪些因素可影响人体平衡功能?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影响平衡的因素有三点:一是重心的高低;二是支撑面的大小;三是支撑面的稳定性。一般说来,重心越低、支撑面积越大、支撑面越稳定,平衡也就越好;反之亦然。
对于人体而言,维持正常的平衡功能需要良好的前庭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功能,还需要良好的肌力、肌张力、视觉和本体感觉;维持人体平衡的生理基础是翻正反应和平衡反应,后者包括颈、上肢的防护性伸展反应和下肢的节段跳跃反应。上述任何因素出现异常,都会导致人体平衡功能障碍。
三、常用的平衡功能评定方法有哪些?
所谓平衡功能评定,就是指依照特定的方法或程序对人体的平衡功能进行定量或/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临床上对平衡功能的评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观察法:如三级分法、Semans评定法等;二、量表评定法:如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Lindmark评定法等;三、定量姿势图法:有静态姿势图和动态姿势图之分,都需要依赖昂贵的平衡测试装置进行评定:如B-PHY-1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计算机控制的重心平衡仪(balance platform)等。
四、如何选择不同的平衡功能评定方法?
应该说每一种评定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观察法简单易懂,易于操作,但又过于粗略,灵敏性低;量表法通常予以量化,便于对照,却又操作相对烦琐;定量姿势图法结果直观,数据充分,但是必须依赖昂贵的平衡测试仪才能进行操作。总的来说,进行平衡功能评定时,应根据评定的对象、评定的目的、所具有的条件以及评定者的知识结构等综合因素来选择具体的评定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