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APP下载
Mon - Fri : 09:00 - 17:00
Beijing,China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App下载
扫码或应用市场搜康复医学网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会员条款
联系客服
登陆
注册
康复头条
康复课堂
康复护士考试题库视频直播
考试视频
医学题库
康复商城
电话:
400 4567 8910
获取报价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消息中心
搜索全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下载APP
返回顶部
康复头条
康复资讯
康复导航
订阅中心
入驻头条
管理文章
考试/实操
康复技术
中医技术
康复考试
线下认证
康复资讯
康复课堂APP
康复医学网APP
自助开班(含课程题库)
康复士/师/中级/医师
护士资格/护师/主管
医学考试题库
免费公开课
康复会议直播
康复士/师/中级/医师
护士资格/护师/主管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更多电子书(题库)
康复课堂APP
商城首页
考试资料
骨科康复
儿童康复
康复理疗
运动康复
认证课程
康复医学网
›
—技术联盟—
›
康复基础
血液
血液
yangrong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1305
次阅读
0
次回复
0
0
收藏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微信
易信
转播
分享
淘贴
阅读排行
返回列表
楼主
yangrong
陕西省延安市
2017-4-25 10:18:47
显示全部楼层
血液检查
1.血红蛋白(Hb)测定(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1)正常参考区间:
①成年男性:120-160g/L;
②成年女性:110-150g/L;
③新生儿:170-200g/L。
(2)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准确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的增减和红细胞的增减度不一定成正比。
2.红细胞(RBC)计数
(1)正常参考区间:
①成年男性:(4.0-5.5)×1012/L;
②成年女性:(3.5-5.0)×1012 /L
③新生儿:(6.0-7.0)×1012 /L.
(2)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①新生儿红细胞比成人高,出生2周后开始下降。②男性在6-7岁时最低,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至25-30岁达到最高值,30岁以后又逐年下降;女性在儿童期随年龄处于上升趋势,在13-15岁达较高值,以后与男性水平接近。③体力劳动(或运动量较大)者,气候寒冷和或高原居民均可增多。④妊娠期相对减少,称生理性贫血。
病理性增多: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机体长期缺氧,引发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等)。③一时性增多(如严重烧伤严重脱水等),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相对性增多,称假性红细胞增多。
病理性减少:①贫血绝大部分红细胞均减少,但减少的程度并不与贫血程度平行。②急性大失血后,血浆容量明显增加,血液稀释,致红细胞相对减少。③白血病时红细胞也减少。
3.白细胞(WBC)计数(显微镜计数法)
(1)正常区间: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2)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加: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饭后、剧烈运动、冷水浴后、极度恐惧及疼痛等
病理性增加: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尤其是各种球菌引起的感染;中毒、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病理性减少:总数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某些传染病包括病毒感染及某些血液病、化学药物及放射损害,以及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其次,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4.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参考区间表
细胞类型 百分数(%) 绝对值(×109/L)
中性粒细胞(N) 50~70 2~7
嗜酸性粒细胞(E) 0.5~5 0.02~0.5
嗜碱性粒细胞(B) 0~1 0~0.1
淋巴细胞(L) 20~40 0.8~4
单核细胞(M) 3~8 0.12~0.8
(2)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多:在成人往往与白细胞总数增高同时出现,多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导致的急性感染;白喉,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如烧伤,大手术后)、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以及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和原虫感染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射线、化学物质、药理等理化损伤。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某些寄生虫病(可达10%或更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和恶性肿瘤。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某些杆菌感染;淋巴细胞恶性疾病;以及甲亢婴儿佝偻病和营养不良等。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等。
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某些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活动性肺结核等感染,以及疟疾、黑热病等原虫疾病;单核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血液疾病。
5.血小板(PLT)计数
(1)正常参考区间(100-300)×109/L。
(2)临床意义: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与止凝血机制有密切关系,血小板计数超过300×109/L为血小板增多;(80-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状态;低于80×109/L为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性血小板减少: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先天性或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大量出血等。继发性巨核细胞减少性血小板减少:如骨髓发育不全或被异常组织浸润、营养缺乏等。理化因素所致的骨髓抑制:如严重感染、苯、砷、金制剂中毒、放射线及药物等。
血小板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淀粉样变性等。
康复医学网(
www.kfyx.cn
)中国权威康复|养老|健身|养生|健康门户 微信公众号:cnkfyx,欢迎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发布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yang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