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康复之父——弗拉迪米尔 · 扬达
在物理治疗与运动康复领域
扬达的名声如雷灌耳
他身患小儿麻痹症,终身不得不依靠拐杖行走
他求知若渴,收集了大量肌肉相关著作和论文
他精通五国语言,到各地去学习先进的理论和知识
甚至,他还出版了多语言著作,将他的研究推向全世界
但是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
这些都变得没有意义!

随着阿尔法狗和柯洁的三场围棋大战,我们终于意识到,人工智能已经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扫扫地、处理简单信息的机器了。它现在更像是一个“人”,一个精力充沛、记忆力超群、永不停歇的“超人”。
它可以自己学习、自己进化,有了自己的“思维”。甚至连人类智慧巅峰的标志——围棋,都已经被攻克。
它的学习效率和成长速度都令我们望尘莫及。
回到扬达,他的成就的确令人钦佩
但如果让人工智能来做
结果会怎样呢?
小儿麻痹困扰?不存在!
机器不会生病,它甚至不会饿、不会渴、不会累,永远不知疲倦;不会犯错误,不会被情绪和外界环境所打扰,永远在学习和工作中。
学习五国语言?小意思!
必须要澄清的是,扬达对这五国语言的掌握程度——可以无障碍阅读、沟通、演讲甚至用不同的语言出版专著。
这对人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但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别说熟练应用五国语言,五十国大约也不成问题。
整合前人资料?没问题!
人工智能最擅长做这事了。事实上,这就是它们学习成长的方式。
阿尔法狗能进化到今天,不是请了围棋老师去教导它,而是将从古至今的棋谱丢给它,让它“自己”学习。
学习世界各地的先进资料?妥妥的!
在前两点的基础上,这一点也完全可以做到。人工智能的无尽“精力”和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使它真的可以做到“以世界为师”。
但是我们却说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
我们更需要扬达这样的人!
那么,扬达的真正成就在哪里?
俞敏洪曾在一篇采访中谈到,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的三点。
第一,人类的想象力。
“机器可以学习全世界的文字,但也不能写出一本像《哈利波特》这样的故事。”
“人类能够通过自己想象力来进一步创造和丰满世界。”
该怎么描述扬达对于康复界的贡献呢?
扬达之于康复领域,如同门捷列夫之于化学。
门捷列夫创建的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未发现元素的属性。

而扬达所做的事情也是一样的。扬达创建了一套类似于元素周期表的系统,可以对慢性骨骼肌肉疼痛进行预测。在他的研究之前,传统临床医学和康复领域对慢性疼痛的研究几乎为零。
构建一个新的体系,除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背后,还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强大气魄!
第二,人类的独创思维。
“比如人类能够去探索宇宙,但靠机器人是做不出来的,必须先由人类去突破思维形成理论,如“混沌理论”等。”
虽然扬达总是谦虚地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总结工作”。
但倘若把同样的资料交给人工智能,它可能比扬达学的更快更好,却不可能提出肌肉失衡理论、神经发育学中的时相肌和强直肌理论,不可能发现上/下交叉综合征和分层综合征等等。这些是人工智能不可能总结出来的。
归根结底,人工智能只能总结人类现有的知识,但不可能去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更谴论创建一个新的体系。
第三,人类之间有温度的交流能力。
“机器人没有血肉、没有真正有温度的交流能力。这种交流能力与人类的情感能力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扬达能获得整个康复界的认同和尊敬,与他为康复推广事业所做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他是WHO国际健康组织的顾问,影响力从中欧、东欧蔓延到全世界
他是举世闻名的神经学家、临床医生、作者、学者、教育家
他是查尔斯大学物理治疗学院院长、康复学系主任
他被誉为“康复之父”
因此
在某些场合或时刻
人工智能可能超过了扬达
但是
扬达的总体成就,是人工智能不可超越的!
事实上,康复业能够走到今天,单靠扬达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这是万千康复人努力的结果!
从扬达之前就在不断研究的前辈,与扬达共事的同事,到《肌肉失衡的评估与治疗》这本书的三位作者,到扬达理论的宣传者,再到散布在世界各地,真正实战在一线的康复师们。
这是一个领域的创建过程。
一些人提出思想,一些人整理理论,一些人推广,一些人学习,一些人实践。而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又迸发出新思想的火花。
我们人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这才是真正的人类智慧。
让我们来大胆猜测一下,
未来的康复行业,会走向何方呢?
先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乔布斯
“站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
特鲁多医生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李开复
“爱,让人类有别于人工智能”
“在未来,即便人工智能诊疗的准确率是人类医生的10倍,但是我们还是不希望从机器冷冰冰的话语里听到“您患有第四期淋巴癌,有70%的机率会在五年内死亡。
我们更希望得到医生的关爱,他们会倾听我们的抱怨,为我们打气。医生可能来到家里定期出诊,我们随时能与医生沟通交流。这些医生的关爱会让我们感到舒坦,给我们更大的信心,这种安慰剂效应的确可能有助于提升康复几率。
这种“关爱型医生”的数量将超出现有医生的数量。被机器取代的人可以投身于需要关爱及经验分享的行业。这些工作不但能带给人们自我实现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它们能让我们的地球充满爱与快乐。”
——摘自李开复哥伦比亚大学演讲
《爱,让人类有别于人工智能》
现在,我们普通康复人能做什么呢?
第一、不断学习技术
我们现在越来越强调匠心,强调用一门技术,向这个世界做最好的告白。
或许有一天,人工智能发展到了可以取代我们所有的技术。如何评估诊断,手法的轻重缓急,运动训练的强度与角度,这些都可以由人工智能进行。
但我们不知道,这一天何时能够到来。
在此之前,我们的技术,要配得上患者的信任。
第二、不断专研理论
技术决定治疗效果,而理论提供治疗角度。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这里就是,“做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做则殆。”
第三、与专业人士一起学习
互联网为我们查询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你连接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你连接了多少人。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切磋精进,而不是面对冰冷的资料闭门造车,这才是属于人的智慧,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地方。
真正的价值,不在网络,在人中。
那么,如何做到这三点呢?
我们在此向您郑重推荐
脊近完美大型网络课程
(2017.06.17-2017.08.07)
“肌肉失衡的评估与治疗——扬达疗法”
点击下面链接阅读课程详情
【学习通知】6月17日-8月7日大型网络课程——肌肉功能失衡的评估与治疗(扬达疗法)
课程报名直通车

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
我们会在微信群举办
6月7日朱博士免费微信公开课
扫描下方课程助理二维码申请进群

仔细看
未来很精彩,发展在眼前!
脊近完美课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