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们分享了一篇《解析“手麻”诊疗国际指南》,发现读者对于上肢放射痛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所以今天继续分享一个关于颈椎活动受限的诊疗思路。
国际指南告诉我们,大部分颈椎活动受限来自于关节受限,仅仅停留在处理软组织只能治标不治本,所以这篇推文我们将从复习颈椎关节的基础解剖和基础运动学出发,再分享一套颈椎活动受限的评估流程,最后用一个视频为大家演示如何用简单高效的手法解决颈椎活动受限——
颈椎是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共7节椎体,是脊柱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第一颈椎又叫寰椎,它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
第二颈椎又叫枢椎,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
第七颈椎也称为隆椎,是颈椎最下面的一个,隆椎的棘突最长,常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
👨⚕️ 第三、四、五、六是普通颈椎,椎体较小,呈椭圆形,上面的横径凹陷,上位颈椎位于下位颈椎的凹陷处,形成钩椎关节,上下锥体互相嵌入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
上位椎体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体的椎上切迹共同围成了椎间孔,颈神经根从此处传出,常可由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和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神经根卡压。
颈椎屈曲和伸展时,上下关节突关节和钩椎关节会产生相对运动。屈曲时上段椎体的下关节突会向前向上产生滑动,棘突相互打开;伸展时上段椎体的下关节突会向后向下滑动,棘突靠近。
颈椎旋转时,同侧上段椎体的下关节突向后滑动,关节突关节上下关节面相互靠近,此时关节突关节闭合,椎间孔变小;对侧上段椎体的下关节突向前滑动,关节突关节上下关节面相互远离,此时关节突关节打开,椎间孔变大。
颈椎侧屈时,同侧上段椎体的下关节面向下滑动,关节突关节上下关节面相互靠近,此时关节突关节闭合,椎间孔变小;对侧上段椎体的下关节突向上滑动,关节突关节上下关节面相互远离,此时关节突关节打开,椎间孔变大。
观察姿势是否有明显的不对称,尤其是观察颈椎曲度,久坐办公室人群出现颈椎活动受限常伴随上交叉体态。
用关节活动测量尺分别测量屈曲、伸展、左右旋转、左右侧屈的关节活动角度,无明显疼痛可在末端加压,观察是否会诱发出平时熟悉的疼痛。
患者仰卧位,治疗师面向患者坐于头端,双手握住患者颈部,一手中指指腹定位于某一节段颈椎棘突,沿着椎板向前滑行可触诊到相应节段颈椎横突后侧缘,中指固定颈椎横突,测试横突向前的活动度,感受是否有明显的僵硬或者直接诱发出患者熟悉的疼痛。
首先通过关节活动度测试判断颈椎受限分类,可能是打开受限或者是闭合受限,以患者后仰和向右侧侧屈受限为例,若疼痛部位在右侧,触诊右侧C2横突可诱发平时熟悉的疼痛则说明是C2-C3右侧关节突关节闭合受限,治疗策略是在右侧C2横突处做横突后前向关节松动,效果不佳可做前上滑动或前下滑动。
我们可以通过横突后前向关节松动、前上滑动、后下滑动三步来解决颈椎关节活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