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作为一种结缔组织,牵连着人体的骨骼、关节、肌肉、内脏、神经等组织,并在身体内“成链”存在,形成张拉力结构,在身体各组织间起着牵拉、支撑、稳定的作用。
“简单易学、实效有用”的优点让筋膜链理论和康复技术快速在物理康复领域普及,如今已然成为物理治疗师、按摩师、整骨医师、私人教练等职业群体的必修进阶课程。
为什么筋膜链理论“吸粉”能力如此彪悍?我们这就从朱国苗老师近日的直播讲座《基于筋膜理论的肌骨康复方案设计》中来“见一斑”。
A: 筋膜之间存在张拉力结构的认知一旦形成,评估和治疗的理念都会因此发生改变。
从我们的临床案例中发现,患者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源于筋膜的问题。
比如肌肉酸痛、运动受限,是因为局部的肌肉充血、筋膜紧张变硬;又或者身体发麻,是因为神经在穿过筋膜网络时受到了筋膜的卡压。
■ 我经常用一句话来概括治痛调形的本质:“一张大网骨乱挂,肌肉无力内脏垮。神经卡压血供差,治痛调形平张拉。”
所谓一张大网骨乱挂,是指人体的骨骼、肌肉、内脏器官都“挂”在筋膜这张网上。如果骨关节发生错位,就会影响张拉力,产生形体的变形,从而导致筋膜包绕的肌肉无法正常发挥其收缩功能。
而缺少了肌肉支撑的内脏器官和盆腔器官就会往下垮塌,所以胃下垂、肾脏下垂、肝脏脱垂、子宫脱垂、膀胱内尿道脱垂等等,都跟筋膜的无力有关。
■ 再比如很多人都会有的手脚冰凉,除了跟中枢脊髓、交感神经有关,也跟关节窝里的韧带和筋膜紧张有关。腹股沟韧带紧张,会导致下肢动脉血管的供血不足,下肢就容易发凉。
腹股沟韧带紧张还有可能引起下肢静脉的供血不足,出现下肢肿胀。这时松解一下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所形成的腹股沟韧带、腘窝里的腘肌肌筋膜,供血情况会有好转。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缺乏适量的运动,筋膜在维持人体张拉力稳定状态的能力也会每况愈下。
形体的变化、身体的“崩塌”,就是从张拉力结构的崩塌开始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触诊筋膜、松解筋膜、增强肌力,帮助恢复筋膜结构的正常状态、维持这张大网中张拉力的平衡。
A: 历经漫长岁月,进化成直接行走的人类,却因为长期伏案低头,越来越多人早早地佝偻起了腰背。
不仅影响“颜值”,对身体损害也是极大的。
在《扬达疗法》一书中提到,人体肌肉可以分为两个系统:强直肌系统和时相肌系统。
我们身体前侧更多地由强直肌系统组成,身体背面更多是由时相肌系统组成。
其中强直肌系统发育比较早,且发育比较早的屈肌通常趋向于容易紧张、张力过高、缩短和痉挛,所以婴儿刚出生时都是蜷着的。
而身体背面的伸肌发育比较晚,往往处于一种张力过低或变长的一种状态。
在这样的“出厂设置”下,我们身体的前侧更容易出现紧张,不自觉地形成“含胸驼背”的状态,并对整个内脏造成挤压——心脏、肺、肝脏、胆囊、胰腺、胃、肠道、膀胱、子宫等,全都处于被挤压和压缩的状态。
前侧的紧张状态则会连带后背部肌肉筋膜牵拉,导致颈椎疼痛、腰背部疼痛以及下肢和足底筋膜炎、足跟痛等等。
A: 人体在左右侧面通过筋膜链维持了中立位的稳定。同样的,人体前后也通过前表链和后表链的牵拉维持着身体的前后平衡。
其中前表链自脚背起至头后侧依次连接:趾长伸肌-趾短伸肌-胫骨前肌-髌股下肌腱-股直肌-腹直肌-胸骨肌-股四头肌-胸锁乳突肌,直至后脑部。
从脚趾到骨盆,从骨盆到头部,前表链在体表外的部位保护着我们的柔软部位和内脏,影响着我们胸腔、腹腔、盆腔、颈腔的功能活动。
当前表链紧张的时候,容易引发的问题包括:
膝关节过伸、骨盆前倾、含胸驼背、头前倾、胃炎、胃溃疡,还会导致呼吸受限、心慌胸闷、容易叹气、心情不好,以及耳鸣、偏头痛、迎风流泪等等头面部的问题。
为了预防和改善因前表链紧张而引起的肌骨疼痛或运动受限,对于康复师而言,掌握一手高效的、标准化的筋膜松解和运动训练技术就变得至关重要。
△ 物理治疗师必学筋膜链松解手法
A: 松解和减压肌筋膜的方式不能“一招鲜”,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处理:
❶松:松解浅层肌筋膜
❷拉:拉长深层肌筋膜
❸增滑:增加筋膜间的滑动
A: 很多的肢体功能障碍以及疼痛的根本原因是筋膜之间没有滑动。
比如瘢痕。我们经常讲,瘢痕是造成身体疼痛、体态结构变形的很重要的原因。为什么?
因为瘢痕的本质是筋膜粘连。
例如剖腹产引起的筋膜粘连,会导致皮肤的浅层筋膜、腹部肌肉的深层筋膜以及内脏的子宫、膀胱周围的筋膜粘连到一起。
从体表上看,筋膜粘连会影响浅层筋膜的活动,造成该区域活动范围降低,相邻区域的肌肉会代偿性地被拉长,产生过度劳损,导致背后的腰痛、浅层肚子的疼痛等。更深层的,会影响到膀胱、子宫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导致器官功能的失常。
所以这时候恢复筋膜之间的滑动是首要的。你会发现随着筋膜粘连的情况逐渐解除,该皮肤区域的活动性变大,瘢痕也会从高高凸起的一块变得越来越小,颜色越来越浅。
A: 给大家分享一个松解浅筋膜常用操作手法:“捏皮”。这个动作既是一种治疗的手段方法,也是一种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我们可以先在自己手背或者手臂上尝试,哪个地方捏/拎起来比较困难且有疼痛症状,这个地方就有问题。
特别是在腹部、后背部、后腰部非常明显,如果某个区域的皮肤很容易拎起来,表示你的筋膜处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但如果拎不起来,比如腰部,大概率是长期的慢性腰痛的症状。
除了手部、腰背部,其实全身大多数皮肤都可以捏,如腹部、胸部、颈部,甚至头面部等。
“捏皮”这个动作可通过牵拉筋膜调整筋膜张力,促进该区域的新陈代谢。
“捏肚皮”是我们很多学员客户在使用的方法,捏住腹部的皮肤往外做牵拉,满肚子捏,每天三次:早中晚各10分钟。有学员给我们反馈:捏完就感觉神清气爽,还有学员收获了三个月内瘦了5斤-10斤的喜人效果(手动为脂肪细胞“瘦身”!)。
我们知道,针刺肌肉能够增强肌肉的收缩、肌肉的力量,但是当我们的目的是要拉长深层肌肉、放松筋膜时,则要尽量避免刺激肌梭。
这时我们除了在深层筋膜表面做牵拉,还要在肌腱(肌肉两端起止点)做按压,能够瞬间把紧张高张力的筋膜松解。
A: 下肢筋膜管紧张会导致筋膜室处于高张的状态,表现为腿部痛酸胀。如果是常年处于腿部酸胀痛的状态,一是筋膜太紧,二是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不好,容易出现静脉曲张。所以要增加筋膜室滑动的能力。
推荐一个我用了很多年的手法:松筋强肌疗法。
用你身体的力量通过肘或拇指,按压在患者相应的肌肉的起止点。这个动作可以把筋膜固定住,然后让患者做轻微的肢体运动,这时他的肌肉就会收缩,收缩肌肉会导致包裹肌肉的筋膜跟周围的筋膜产生滑动,由此得到松解。
操作时有两个注意点:
❶ 用垂直于骨骼的力量压住起止点;
❷ 沿着包绕肌肉群的结缔组织的方向进行滑动,同时让它做轻微的抗阻运动。
这个手法临床效果非常好,它整合了筋膜手的松解手法以及MET的疗法,同时解决了筋膜的松解和肌肉能量的强化。只需要很小的力量,就能达成你的目标。